为了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联防联控措施成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将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具体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人文学院围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主题,于3月5日下午在线开讲了本学期思政第一课。此次课程由人文学院院长张鸿巍、党总支书记张宇明主讲,学生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及学生干部近200人参与。
课程伊始,张鸿巍与大家分享抗疫期的点滴成长,告诫同学要心怀家国,勇担责任。谈及家庭,他通过公益广告“Family=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讲述“家”的含义,让大家对近期在家的表现做出自省。他呼吁,家是每位同学停泊的港湾,在特殊时期,个人不应只关注自己,而应勇敢主动地承担起自己作为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力所能及地为家庭、为社会做出奉献。他还建议大家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潜心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审视自我,树立远大目标。
随后,张宇明从历史、伦理和治理等三个维度,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进行探讨,引导同学们更好地学会省思、坚定信念、担当使命。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首先从行政伦理的角度,通过时间轴表与大家共同回顾疫情的发展前后,然后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进行社会伦理的思考,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导读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有力举措,并反观国外的疫情防控状况,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公益优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最后,他强调,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疫情中更要读懂生命的珍贵、亲情的温暖和家国的重要,为担当新时代的新使命努力学习,扎牢基础。
听完院长和书记的授课后,学生第一支部党员余述怀从自身见闻切入,表示通过了解从国家到社区防疫抗疫的相关措施及成效,树立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并借此机会重新思考个人与家庭、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第二党支部成员张冰岚分享了所在河南地区防疫抗疫“接地气”的积极作为和现代科技在战疫期间的作用,表示“在这次疫情中,我不仅看到了那些战斗在一线、挺身而出的党员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更感受到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学生第三党支部成员梁家盛从身边小事谈起,以小见大,呼吁大学生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储备和完善知识结构,为中国在似如抗击新冠肺炎这样的关键时刻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袁婧对本次网络思政课进行了简要总结。她提到,本次疫情对所有人来说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我们要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她号召同学们要向我们学院涌现的如肖佩、张淑情、王瑾等防疫抗疫优秀志愿者学习,积极服务社会,收获更多成长。
发展对象肖佩 18法学班长/5A卓越计划风尚之星
发展对象张淑情 入党申请人员王瑾
本次思政课充分汲取战“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素材,将疫情防控的具体实践转化为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学会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树立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从而更加坚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