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乡土中国论坛”在我校顺利举办

发布单位: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3-06-16浏览次数:253

  为进一步提升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及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等专业与学科方向办学水平,2023610日至11日,“《红楼梦》与乡土中国论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人文学院举办,论坛分为红学系列讲座和《红楼梦》与乡土中国研讨会两个部分。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暨珠园,探讨《红楼梦》的“前世”与“今生”,以跨学科的视角重新绘制《红楼梦》的“跨界”行旅。

【红学系列讲座】

红学系列讲座现场

  10日下午,红学系列讲座在行政楼学术报告厅开启,由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立群主持。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教授孙伟科首先以《红楼梦经典化的历史与展望》为题,回顾《红楼梦》如何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具有“异端性”的作品逐步迈向“经典化”的演进过程,并从意识形态与学术演进的关系出发,提出红学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罗立群教授

孙伟科教授

  紧接着,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以“《红楼梦》与中国家族文化”为题,指出《红楼梦》是一部家族小说,其开篇的创作动机是理解《红楼梦》的关键钥匙,借助《红楼梦》曹雪芹意欲传达“忏悔”与“纪念”两种感情。

苗怀明教授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速裁庭副庭长朱珠以“梦入红楼第几层”作主题演讲,从“宝黛钗爱情悲剧”“四大家族兴衰史”“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人生价值哲学追问”“十二钗文化符号”等层次逐个剖析《红楼梦》的文化历史内蕴。

朱珠法官

  11日上午,红学系列讲座持续在学术报告厅热烈开展由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进驹主持,分三个主题进行。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俞晓红以“戏中戏”的视野考察《红楼梦》的非线性叙事,主要剖析曹雪芹如何运用“戏中套戏”“戏中演戏”的理念和技巧营构小说情节及获得的叙事效果。

俞晓红教授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喜逢则以“《红楼梦》第三回《西江月》词的三重释读”为题,论述《红楼梦》两首西江月的写作角度写作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曹雪芹的写作意图及其时代背景,由此揭示曹雪芹的自辩与无奈。

卜喜逢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柯岚教授从法学的视角重读秦可卿的故事,以此为例展开《红楼梦》女性自杀的法社会学分析,深入阐释清代法律对女性的隐蔽压迫揭示秦可卿的自杀是一个被害人寻求正义的抗争。

柯岚教授

【《红楼梦》与乡土中国研讨会】

  11日下午,《红楼梦》与乡土中国研讨会在行政楼207会议室召开。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晖主持开幕式,并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与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为研讨会致辞。

《红楼梦》与乡土中国研讨会现场

  程国赋院长详细介绍暨南大学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历史成就与人才培养等。孙伟科会长则重点指出当前的红学研究迫切需要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新鲜血液的加入。红学专家需要走到庞大的读者中去,推动《红楼梦》的研究与红文化的播撒,让《红楼梦》真正成为人民的精神力量。陈晖院长期待藉由此次学术活动,在暨大学子心中埋下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日后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开出大大的花,并秉持暨南大学的历史传统,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

陈晖副院长

程国赋院长

  此次研讨会分五个主题进行展开跨学科研究,具体为“《红楼梦》与红学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红楼梦》与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红楼说法之宗法与无讼”“红楼家班与最后的女伶——一个法制史的视角”。

  前两场研讨由王进驹教授主持。孙伟科会长首先以《红楼梦》与小说学研究的关系之思考出发,指出《红楼梦》研究既有其特殊性,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其文类性。并且,《红楼梦》研究的跨学科属性也亟须引起重视。唯此,红学研究才能形成独特的学术体系,不断地超越历史,完成创新。

王进驹教授

孙伟科教授

  针对孙会长的报告,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卜喜逢、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焦鹏、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任英杰发表精彩见解。

焦鹏副院长

任英杰副教授

  第二场报告由俞晓红教授围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问题展开。俞晓红教授介绍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目前不仅进入高中语文“新课标”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并且早已进入高考语文试题,高校中文师范生也在教育实习中实施相关教学,这些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兰良永、暨南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李琴接着围绕此主题展开交流。

俞晓红教授

李琴副教授

兰良永

  接下来的三场报告由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应利主持。苗怀明教授以“《红楼梦》与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指出《红楼梦》的一大重要意义就是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微观呈现,并强调《红楼梦》中的日常生活史对当前现实社会的借镜作用。

李应利研究员

对此,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立群、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韩春平、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胡晓薇相继发表了独特见解。

韩春平研究员

胡晓薇研究员

朱珠法官通过深入剖析《红楼梦》宗法制度下的无讼实践,一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彰显《红楼梦》气象万千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的法的精神二是从中找寻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借鉴,以期为当代无讼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参照。围绕这个议题,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晖、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名峰展开与谈。

朱珠法官

周名峰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柯岚以《红楼家班与最后的女伶——一个法制史的视角》为题,指出《红楼梦》以社会史的维度,记录了中国古代最后的女伶人之命运。通过对清代查禁戏曲和除豁贱民历史的爬梳,柯岚教授以《红楼梦》中的十二伶为透析点,揭示了女伶人作为底层弱者在雍乾年间的艰难命运。随后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江河、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白中红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柯岚教授

张江河教授

白中红副教授

【闭幕式】

  闭幕式由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蕴利主持,并请孙伟科对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

朱蕴利书记

研讨会现场

  孙伟科在总结发言中对主办方和参会专家表达了感谢。他对《红楼梦》的研究潜力与发展前景作出展望,并对暨南大学对红学研究人才的挖掘与培养表示期待。朱蕴利书记感谢红学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对人文学院的支持,最后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近年来,暨南大学人文学院锐意进取,不断凝练专业与学科方向,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研究上取得一定业绩。本次“《红楼梦》与乡土中国论坛”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人文学院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专家合影



 撰稿:赖秀俞     

摄影:胡丽芳杨 

编辑:张楚熙     

初审:张楚熙     

复审:戴小峰     

终审:张鸿巍朱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