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上,为深化港澳台侨学生骨干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文学院以“诗意的来源与呈现”为主题面向港澳台侨学生开展名师讲座。
本次讲座邀请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苏曼殊文学奖”获得者、暨南大学副教授容浩老师作为主讲嘉宾,80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司仪礼仪队队员蒙祎博担任主持。
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司仪礼仪队队员蒙祎博主持
首先,容浩老师将看似虚无的诗意与生存必需的粮食作比较,希望同学们能体悟诗意的价值,做仰望星空的人。接着,他分别从诗意的来源、诗意的呈现和自己眼中诗歌的秘密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容浩老师主讲
诗意从何而来?容浩老师以一些诗歌为例,论述了来自于题材、情绪、语言、意象等方面的诗意,他纠正了大多数同学对诗歌认知的误区,指出诗歌是具有唤醒能力的语言,而非漂亮的句子。
“对于伟大的事物来说,太阳只不过是一粒尘埃;对于懦夫来说,泪水却是无边的大海。”通过分享一位童年贫困的9岁孩子的诗,容浩老师告诉同学们,命运、痛苦和希望之中亦有诗意。
诗意如何呈现?容浩老师简单列出了意象的解构与重建、创造新鲜的语言等陌生化艺术手法,以及消除时空距离、通向普遍命运等技法。而他眼中诗歌的秘密,也随着讲座的深入而渐渐被揭晓:呈现真、善、美。
同学们认真听讲
最后,讲座在容浩老师《放下》的歌声、吉他声中落幕。
容浩老师弹吉他唱歌
在本次讲座中,容浩老师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为港澳台侨同学们打开一道通往诗意的大门,让其更了解诗歌这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港澳台侨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也能够主动寻觅诗意、创作诗歌,在平常中收获触动与成长。
撰稿:钱婉婷
图片:萧芷晴
编辑:张楚熙
初审:吴雅欣
复审:袁婧
终审:张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