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暨南大学社会学专业高级研修课程修读说明

发布单位: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7浏览次数:15

  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提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效能,暨南大学人文学院计划于2025年秋季开设社会学专业高级研修课程班所有课程均由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旨在以雄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实力,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学院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创建于1906年),暨南大学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人文学院位于美丽的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是学校在珠海新开辟的又一人文社科高地。学院现为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和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设有暨南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暨南大学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等学科平台,拥有模拟法庭、社会学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和实践设施。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社会学研修课程学员共计1500余人。

珠海特色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港珠澳大桥)

校园环境

二、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社会学有深厚的学科底蕴。自1928年创设历史社会学系始,见证了中国社会及社会学学科的跌宕起伏。现已形成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法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培养方向。

  社会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25人、博士生导师3人。任课教师中半数以上具有欧美及港澳台研习经历,毕业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为国家与广东省社会治理和建设、社会发展决策提供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影响。

师资简介

杨   丹

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暨南大学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与社会治理、医疗与刑法学、法律实证研究等。

朱   鹏

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历史人类学、华侨华人民俗与文化等。

赵黎明

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中外诗学、文学语言学。

胡   波

人文学院教授,暨南大学高新技术法律和伦理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法、高新技术法律与伦理等。

张朝华

人文学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领域为社会经济分析、农村发展与城乡社会治理等。

焦   鹏

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华人、华侨民俗史等。

傅   蓉

(兼   职)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孝文化与老年社会工作等。

陈   晖

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制度、司法协助、女性权利与发展、法律与社会治理等。

李   琴

人文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科研管理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贫困救助、妇女儿童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等。

杨   雪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部主任,副教授,上海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性别与身体文化、妇女儿童与家庭文化、女性媒介形象研究等。

龚翔荣

人文学院副教授,管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社会政策与治理、社区治理与发展等。

陈志杰

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法学博士,暨南大学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仲裁法、社会冲突与多元纠纷解决方法、港澳法律制度等。

任英杰

人文学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认知传播、数字媒体与文化创意等。

杨辉旭

人文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竞争法与竞争政策、法律与社会治理等。

白中红

人文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国际能源法、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投资法等。

曹海峰

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社会学、美学、文化产业等。

梁   枢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产业管理。

姜清波

人文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华人华侨研究等。

韩瑞辉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

龙先东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暨南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

胡洁怡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年发展与区域政策。

江   勇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台湾中正大学犯罪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犯罪与法律实证。

王   潺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厦门大学经济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

李   琳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社会学与组织社会学。

贾小双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社会分层、数字社会与技术社会学等。

杨刘秀子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文学教研室主任,语言诗学研究所副所长,暨南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社会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地域民俗、海外汉学等。

潘   鑫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国际法学等。

卢玉良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都柏林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犯罪学、法社会学等。

赖秀俞

人文学院社会学骨干教师,厦门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文学与文化、海外华文文学、区域研究等。


  备注:详情参阅人文学院官方网站(https://rwxy.jnu.edu.cn/main.htm)的“师资队伍”栏目。

三、主要课程

  公共学位课:英语、思想政治课程等。

  专业学位课: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基础。

  专业选修课:科研论文写作、社会学史、人类学专题、质性研究方法、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政治社会学、民俗学专题、社科法学研究方法等。

  学科前沿讲座: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系列热点讲座。

  (注:课程安排以实际开课为准)

四、特色活动

  学员可享受学校的硬件设施(图书馆、食堂、体育场馆)等,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讲座。

(参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厅和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

(新春茶话会)

(暨南社会学论坛:通往选调之路——优绩主义及其影响,主讲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 邓燕华教授)

(暨南社会学论坛:生成性大模型赋能工作、学习和科研,主讲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 梁玉成教授)

(暨南社会学论坛:自学与治学——我与社会学研究,主讲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胡荣教授)

(暨南社会学论坛:阶层的空间分化与社区治理,主讲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吴愈晓教授)

(暨南社会学论坛:城市社区特征与社区治理——一个基于整体主义的分析框架,主讲人: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蔡禾教授)

五、入学资格

  免试入学,欢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人员报读,本科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者须具有本科学位满三年),专业不限,年龄不限。

六、报名注意事项

  1、报名时间:2025年7月1日—9月1日

  2、报名网址:https://yjsxt.jnu.edu.cn/gsapp/sys/gjyxbbmsqappjnu/entrance.do

  3、联系老师审核报名申请

  4、报名审核通过后缴费,缴费截止时间:9月4日前

  5、最低开班人数:10人(若未成功开班,全额退款)

七、学习方式

  1、非脱产学习,周六、周日上课,有寒暑假;课程学习时间为两年,学费为2万元/年;若符合申请硕士学位条件,按照学校规定需另外缴纳学位论文申请阶段学费。

  2、上课地点: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市前山路206号。

八、证书

  结业证:修读全部课程且合格者,可获《暨南大学高级研修课程结业证书》。

  备注:

  1.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文件规定,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可向我校提出硕士学位申请,经我校统一认定后,可报名参加全国同等学力人员外国语水平考试与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2.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者,通过同等学力学位课程考试及论文答辩者,由暨南大学授予法学硕士学位(证书信息可以在国务院学位信息网上查询)。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联系电话:0756-8508936、15875618653(微信同号)

  地址:珠海市前山路206号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行政楼311室